邓克明将军
邓克明(1906-1983),湖南省安化县长塘镇(原通溪乡)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族。1927年6月在益阳入伍,编入国民革命军36军当兵,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5月率部投奔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第四野战军第43军156师师长、江西军区南昌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3年因病逝世于北京。
“当兵要饿得、晒得、跑得、大雨淋得、蚊子咬得、鲜血流得、死了值得”
这是邓克明将军激励儿子到部队去历练时叮嘱的一句话,这也是他身经百战的真实写照。
邓克明自1930年加入红军队伍后,戎马一生,南征北战,在不同时期立下了不朽功勋。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他创建红5连并获得“模范红5连”荣誉称号。1931年,团首长派他到2营5连连长,一上任,他首先抓支部建设,要求每位党员在部队中起到磁石作用,关心在前,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在训练中,邓克明与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和学习文化,大大增强了战斗力和凝聚力。在第一次反围剿中,5连战士凭借每人3颗子弹,在战争中打败敌人一个营,俘敌百余人。战后,红5连受到三军团表彰,号召全军向红5连学习。在邓克明的领导下,红5连为创模范连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后,红5连创造了红军史上多次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并于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授予“模范红5连”光荣称号。
邓克明参加的大小战役,很多都是经典之战,如1934年保护山之战,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最后一战,为部队转移赢得了时间。1936年11月的山城堡之战,是红军长征的最后一仗,也是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的最后一仗,迫使敌人停止对陕甘根据地的进攻,有力地贯彻了党中央“逼蒋抗日”的方针。1937年9月,邓克明参加了平型关大战,时任营长的邓克明为了与日寇争夺老爷庙阵地,身受重伤,昏死过去,手却还指向正前方。这场战争揭开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序幕,邓克明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枪林弹雨中,他大小负过五次伤,有一次,敌人子弹击中腹部,他将露出来的肠子塞进肚皮,草草包扎后就上了最前线。直到1983年逝世火化,他的骨灰里还残存战争年代留下的弹片。
“我要的是良心,不要什么好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克明听党指挥,工作上从不讲价钱,他先后担任华南垦殖局副局长,江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江西省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无论在岗位上还是离休后,他都留下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作为一位老资格的红军干部,邓克明的军衔并不高,1955年,仅获得陆军少将军衔,与他同时期作战的战友,有的甚至是他的部下都当上了中将,但他扛着少将军衔,从容笑纳。时任南京军区政委唐亮有点过意不去想与邓克明解释。还没有等政委发言,邓克明笑嘻嘻地说道:“唐政委,我是看牛伢子出身,今天能当上少将足够了,不是党的培养,我哪有今天呢!许多革命先烈,对革命贡献很大,他们什么也没有享受,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毛泽东同志曾经感慨“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而邓克明对党忠诚,从不讨价还价,这样的品质贯穿了他的一生。
以邓克明将军命名的家乡学校
“我的子女都按组织原则办事”
邓克明与朱益明夫妻婚后共生育了8位子女,除最大的女儿战争年代病逝外,7个儿女都在他们夫妇的言传身教下成为共和国的有用之材,是正宗的“红二代”。在培养儿女上,邓克明从来不因自己位高权重而予以特殊关照。
邓克明将军夫妇和他们的子女
《湘潮》曾经刊载过一篇《邓克明将军教子当兵》的文章,讲述的就是长子邓鲁延当兵的故事。鲁延的梦想是考北京大学,但将军自从读了周恩来总理“号召高级干部子女去连队当兵锻炼”的讲话后,就用“激将法”将大儿子送进了军营。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你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忘记你是红军的儿子,一切都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当好普通一兵。”当儿子在部队吃不饱,想要父亲寄点粮票和钱时,邓克明又写信道“你的困难我们很同情,也很理解。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坚持,不要向困难低头。当他得知儿子在部队提干了,又语重心长地告诫:“当官不要有官气,要关心战士疾苦;不要有野心,职务看得淡一起,工作看得重一些;不要和上级顶牛,要搞团结,一切都要以革命为重。”他的其他6个儿女也都先后参加,满门从戎,更喜个个争气,凭借自己的努力都干出了各自的业绩。其中特殊一点的是三女儿迎捷,在当兵之前有过一段上山下乡的经历。那是邓克明响应毛主席、党中央“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当年《福建日报》还以《邓副司令送女务农》做过报道。期间,迎捷收到父亲的来信:“知道你在农村吃了很多苦,也学到了很多本领,但是还不了解农民的疾苦,你应该在农村过个革命化的春节,这样才能与农民打成一片,这样才能很好锻炼自己的意志,在任何困难的时候都要想办法克服……”
1983年10月28日,邓克明将军因病逝世。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只有两只未漆、旧得发黄的木箱。木箱里装着1955年中央授衔时发的将军礼服一套,三枚中央颁发的勋章,还有他写的几篇革命回忆录和一些笔记本。其他都是一些破旧衣服。他不仅没有积蓄,还欠债700元。2006年,一块邓克明使用多年的一块国产怀表,也由夫人朱益明转赠给了家乡的学校。然而,邓克明将军留下的革命精神、红色家风将作为无价之宝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