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六如(1906年-1968年),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南湖圫人。1927年毕业于广东中山大学,1935年获燕京大学文学学士。早年立志教育救国、投身教育事业,并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革命活动。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曾任朝鲜板门店谈判中方翻译组长,中共八大文件英文版翻译者,湖南师范学院外语系创始人。当代著名教育家、翻译家,“左派民主人士的旗帜”。
少有笃学志 一生家国忧
参加朝鲜战争板门店停战谈判时期的廖六如
廖六如出生在中国封建社会彻底崩溃的前夜。父亲廖巨卿饱读诗书,富有家产又性格豪爽。他刚主持建好廖氏宗祠,夫人又产下麟儿。高兴之余,沉吟再三,为儿子取名“六如,号东卫。”意思是“应此匪盗蜂起之时,风鹤惊惶之际”,孩子能茹古涵今,攻坚克难,有补于时运苍生。
六如儿时性格内向,举止平正,不擅言辞。唯独对于读书却表现异乎寻常。有一年夏天,叔祖廖起吾(同盟会员,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乡省亲,见家里其他孩子正乐滋滋地分享外地带回的点心糖果,而六如却端坐无语,便从怀里掏出《少年中国说》递给六如道“东卫,你看这本书如何?”六如恭敬地接过书本,兴致勃勃地默诵起来,并不时称好。在与廖父喝了一盅茶后,廖起吾忽作漫不经心地提问:“东卫,对刚才所诵之文能记得几何?”没料想小六如竟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其声情并茂使大家大为惊诧。“此子从容厚重,英华内敛。假以时日,必为荆南杞梓,不止于壮我廖氏门庭。”家宴之间,廖起吾盛赞小六如聪颖过人,并一再强调要让他“出私塾,上学堂,去见世面”。
廖六如抗战时期编写的《高中基本英文》课本,至1949年已第六次出版。此藏本由其后人通过互联网拍得。
不久六如考入县立一中,又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中学,1927年毕业于广东中山大学,受聘长沙明德中学任教。以后又到北京燕京大学深造,于1935年获燕京大学英国文学学士。当“燕京大学文学学士廖六如”的金匾送至廖氏宗祠,南湖乃至整个益阳县城都为之轰动。
廖氏《家训》中“以国为志,以社为任”的精神因子,一经与社会变革的思潮结合,便产生强烈的共鸣,并最终融汇成滚滚向前的革命洪流。1929年10月,年仅二十三岁的廖六如,应廖氏族贤相邀为六修族谱作序,他多次谦辞不成,最后写了《续修谱引》。二百余字的引文中,他先后两次写道:“培育、发扬民族精神。”可见此时的他已完成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并有志于启发民智,教育救国了。他先后受聘于长沙明德、广益和武冈洞庭等有名中学,培养了大批爱国志士。
昂首对敌酋 谈判成利器
“现在是,土劣们,不劳而获变富豪。只有我,农夫们,苦得要死没人问。……卖国贼,洋强盗,大家一齐来打倒。消灭了,这些人,我们才能享太平”。在教育救国的实践中,六如有感于国家满目疮痍,人民水深火热的现实,奋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他和曾三(益阳新市渡人,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和杰出领导人)合写的《诉苦歌》,像匕首,像投枪射向三座大山,唤起工农千百万,也激励着大家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紧紧相连。
1949年8月4日,湖南人民迎来了和平解放。廖六如欣喜若狂,彻夜难眠。第二天即率全家一齐参加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番号105部队)。一家人分赴各自的战斗岗位,廖六如随军赴邵阳地区接收地方教育,担任军代表。以后辗转于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和湖南师范学院,创建湖南师范学院外语系,任系主任。他还加入民主同盟,被选为民盟湖南省常委、长沙市主委。他积极参政议政,特别是有关发展教育培育人才方面都有真知灼见,也多为新中国领导者采纳。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和统战部表彰他是“左派民主人士的旗帜”。中共中南局书记陶铸亲切会见了他,并且相谈甚欢。
1951年上半年,美国人把停战谈判的通知送到了志愿军总部,一场坚苦卓绝的搏弈在中美之间展开。首先是在全国各地从严考核、选拔、组建和谈代表团。毛主席点名李克农为团长。廖六如以英文根底深厚,书面和口语出类拔萃免试入围,并直接任命为中方翻译组长,全程参加谈判。
廖六如赠送给儿子廖道维的英文版《毛泽东选集》。
7月10日上午,谈判在严重的敌意和分歧中开始。因美方提交的议程草案中没有“以三八线为基准建立军事分界线和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半岛”这两条关键内容,谈判陷入僵局。
大炮和机关枪没有占到便宜,几天后,美国人又坐下来了,这一次是战俘交换的问题。美国人提出“自愿遣返”,私下里开始血腥的“甄别”——凡是表态要回祖国大陆的战俘,都遭到毒打甚至杀害。志愿军战俘李兰贵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谁说‘回家’两字就打死,割肉挖心,甚至打断筋骨。好多已被打死,幸而我已是残废……”这字字血泪的信和《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连同中朝方“谴反”必须“全部、完整和没有损害”的声明,经廖六如审慎翻译后在谈判桌上公开,成为控诉美军暴行,揭露美方谈判代表流氓嘴脸的利器。
历时747天的板门店谈判终于画上了句号。1953年7月28日9时30分,停战协定签字。彭德怀司令员说:“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全国人民乃至举世华人为之一振奋。
忠厚传家久 遗泽壮神州
廖六如致力于知识育人,教育救国四十年,逝世时年仅62岁。一代贤良的风范永存,“读书唯专,行事唯实,作人唯简”的家训得到了永久传承和发扬光大。报国荣家,廖家可谓满门俊秀,灿若群星。
廖六如的三位子女及侄儿廖克1949年参加革命后,随部队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先后入团、入党,奋发有为,卓有建树,贡献良多。
丰堆仑革命旧址建于1922年,原是廖氏支祠。后廖氏族人在此创办作育小学,宣传爱国和抗日进步思想。这里,是大革命时期益阳农民运动的策源地、指挥部;是抗日救亡时期,益阳、常德、汉寿、沅江、桃源、临澧、澧县7个县革命斗争领导核心所在地。这里还曾有“益阳抗大”的美誉。
长女廖琪,带领湖南省湘绣研所干部职工创造出的双面全异绣至今仍为湘绣最高技艺,被国际友人称为“不可思议的魔术般艺术”,为湘绣的研究、发展和走出国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次女则頣,参加革命后转战各地,曾任北京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作勤勤恳恳,为人热忱善良,不计较个人得失,一生正气。儿子廖道维,1949年随部队赴湘西参加剿匪建政工作,年仅18岁时就任乡长。曾任新华社分社总编辑,新华社高级记者,曾多次获奖、受表彰。侄儿廖克是弟弟廖泉山烈士之子。廖六如对他胜于已出,倍加关爱。廖克 1987年为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1995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中心主席。
玉树花开,风雨河山瞻霁月;琼枝叶散,乾坤抖擞奠先生。先生地下有知,也当掀髯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