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4月,为掩护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张子清带领工农革命军3营担任掩护任务。战斗中,张子清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带领战士们凭借英勇顽强的作战精神,多次打退敌人的猛攻,确保了朱毛部队胜利会师,但张子清不幸腰部和左脚脚踝骨中弹。张子清住进了茅坪红军医院治疗枪伤。可当时的医疗条件非常有限,只能用竹镊子来夹他脚踝骨里的子弹。当时没有麻药,他鼓励医务人员“你们不要怕,我自己可以挺过去”,然后用木头在嘴巴里面咬着,鼓励他们用竹镊子来夹脚踝骨里的子弹,可是几次手术都未能取出。
朱毛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张子清任11师师长。由于井冈山医疗条件差,张子清的伤一直没有好。1928年底,又转到小井红军医院住院治疗。张子清虽然重伤在身,仍然时时给伤病员们宣讲革命道理,鼓励他们与病魔作斗争。
1928年底,由于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各种物资,特别是药品和食盐异常缺乏。后来,医院给伤员们洗伤口的食盐也供应不上了,只好用白开水洗,不少伤员伤口发炎,张子清也不例外。一天,一名山下的村民又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送来了急缺的盐。医护人员赶快把部分盐送来给张子清用。可是,张子清舍不得,仍旧用白开水洗伤口。他把盐偷偷地藏在床底下,打算让给更需要的伤员。虽然他一直没有出过医院大门,但他知道外面的战斗很激烈,因为每天都有好多新伤员被抬进医院。骤增的伤员让医疗条件本来就很差的小井医院一时束手无策。这些情况张子清都看在眼里。
一天,他把医院的护士长叫来,对她说:“我有一样东西交给你,不过,你一要按照我说的去做。”护士长心生疑惑,不过看到张师长严肃而冷峻的神情,还是点了点头。张子清从床底下掏出—个包裹得很好的油纸包,交给护士长。护士长小心翼翼地打开一看,高兴地叫了起来:“哇,是盐,咱们有盐了!”不过,高兴之后,她转念一想,哪里来的这么多盐?她看着张师长,又看看他肿得老高又仍旧溃烂的伤口,顿时明白了。原来,之前拿给张师长的盐,他一直没舍得用,现在全都献出来了。
“师长,你……你也是重病号啊!你这脚再不治,恐怕……”护士长呜咽,她的心里难受极了。“护士长,你刚刚不是答应我了吗?这些盐,你拿去给战士们洗伤口,尽可能地将所有伤员的伤口都清洗一遍。”张子清命令道。护士长满含泪水答应了。此刻,她的心如刀绞。自从张师长入院以来,常常忍受着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可是他从不叫一声苦。好不容易弄来了盐,他却舍不得用到自己身上,全都留给了新来的伤员。
张子清的行为使伤员们深受感动,他们都纷纷表示要好好养伤,争取早日重上前线,多杀敌人。这样,一个个伤员痊愈出院了,但张子清由于受伤较重,在红4军向赣南闽西出发前,又转移到小井龙潭金狮面红军洞养伤,因医疗条件差,引起伤口反复感染,最后不得不截去一条腿。
1929年1月,主力部队南下,井冈山失守。张子清在小井村金狮面的石洞里一把黄豆一把雪,坚持了4天4夜。之后,极度虚弱的张子清被转移到永新县三湾村附近的蕉林寺养伤。他感觉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对来看望他的老乡鄢辉说:“本来我以为,我能活下去,最多成为残废,可是我的身体不争气,看来我是不行了,不过人生在世,总有一死……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回老家,就转告我妈妈、妻子和弟妹,说我走的路是对的,我死而无憾。要照顾好爷爷,抚养好孩子,莫让他虚度年华。要坚信黑云将会消散,天很快就会亮了。”
1930年5月,年仅29岁的张子清,在与伤痛抗争了两年后,耗尽了生命的最后一丝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