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清风徐来】(114)李聚奎红色故事之三:千里寻党的共产主义战士

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驻市委办纪检监察组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制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3-12

  1936年10月下旬,为实现打通苏联援助道路的目的,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令河西部队称西路军,全军约两万一千余人,李聚奎任九军参谋长。不幸的是,西路军遭到马步芳、马步青等军阀围追“兜剿”,至1937年3月,西路军锐减至两千余人,西征失败。幸存部队一路由李先念等率领沿祁连山向西进入新疆;李聚奎等约三四百人为另一路,由王树声等率领,依托祁连山边打游击边向东走,这一路很快被凶残的马家军打散,指战员们便化妆潜行,开始了千里跋涉的艰苦历程。而此时,骄横而嚣张的马家军从酒泉到武威沿着整个河西走廊,散开了一张密实的大网,派出许多支骑兵分队到处搜捕,企图把失散的红军赶尽杀绝。

  起先,李聚奎和朱良才、方强、徐太先及十几名战士一起前行,在一次敌人搜山中,战友们不幸被敌人抓走,李聚奎因藏在一块巨大岩石凹处的小树边,侥幸躲过了搜捕。当他从隐蔽处出来时,正是夕阳残照,劫后余生的李聚奎望着山后的残阳,心中萌生一个念头:太阳有落就有升!西路军虽失败了,但革命没有完,党中央还在,河东红军还在。到河东去,找党中央去!找红军去!

  于是,李聚奎把荣获的一枚二级红星奖章藏到树洞里;把打完了子弹的空枪拆散,零件一个个丢到山沟里;把从敌师长手里缴获的指北针塞进皮袄的破洞里。准备好一切后,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他沿着河西走廊北侧向东走,这里时而是岩石裸露的山地,时而是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卧龙般的古长城起伏着向东蜿蜒。为躲避敌人搜山,李聚奎只能利用晚上凭着指北针抹黑走上二三十里路,白天找个地方隐蔽起来。

  寻找党中央的路险象环生、九死一生。有一次,李聚奎在永昌以西三十里的水磨沟附近隐蔽。黄昏即将到来,他估计搜索了一天的敌人该收兵回营了,为早些赶路就从隐蔽地出来,贴近长城边走,古长城便成为左侧的一道屏障。他一面警惕地观察,一面匆匆行走。前面要拐弯了,李聚奎思忖着,如果有敌人拐过来当面撞上就来不及闪开,于是立刻向路旁的沟里奔去。就在他刚刚下到沟底时,转弯处果真来了5个骑兵,李聚奎赶紧弯下腰装作在拔草,敌兵看了看,没有过来盘问就走了。

  在永昌至武威间的一个地方,李聚奎又一次险入虎口。那天,李聚奎路过一个村子,将要出村只剩最后一座房子可以隐蔽时,他谨慎地先探头张望,只见2个骑兵正顺着大路跑过来。回去或躲闪,都可能引起敌人的怀疑。怎么办?恰好这时村边的地里有头毛驴,李聚奎急中生智,装作赶毛驴,一边吆喝一边跑开了。

  到了武威以东,敌人的搜索不那么紧了,只要离开大路远一些,有时在白天也可以走。一天,李聚奎正走近一个羊群,偶然回头一望,只见西边尘烟滚滚,由远而近。他问牧羊人:“后面是不是来了骑兵?”牧羊人看了一眼说:“是马家军来了,你快走吧!”李聚奎镇定地对牧羊人说:“不要紧!请你把羊向南赶一下。”于是,他也装作赶羊人,赶着羊群走开了。等敌人马队来到他们刚才站立的地方时,李聚奎已经走出二三百米远了。敌人20多个骑兵停也没停,疾驰而过。李聚奎第三次脱险。

  在河西走廊的一个多月里,李聚奎过着昼伏夜行、风餐露宿的野地生活。每天早上或晚上,趁着无人时,他就悄悄地跑到村边,敲开老百姓的房门,随便讨些吃的,然后立刻隐蔽起来或趁着夜色前行。那里的人民淳朴而伟大,虽然正处春荒,自己尚吃不饱,却总能给出一碗稀饭或炒面接济乞行的人。一路上,李聚奎遇到了为他摆渡的黄河船夫、留他夜宿的农民、给他白面馍馍的农妇、以及教他过回民区的理发师等支持革命的热心人。

  1937年5月,经过近两个月的露宿荒野、千里乞行,李聚奎凭着一只干粮带、一根讨饭棍、一个指北针,怀着对党、对革命的无限忠诚,终于找到了设在镇原县的援西军司令部。刘伯承见到李聚奎后激动不已,说到:“你回来了就等于西路军回来了!”到陕北见到毛泽东时,他大手一挥:“你是千里走单骑的关羽,虽败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