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绿园(1707-1790),名海观,字孔堂,号绿园,亦号碧圃老人。生于宝丰宋寨(今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寨村),清代文学家,曾任江浙漕运之职、思南府印江县(今属贵州)知县,著有《歧路灯》《家训谆言》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李绿园到思南府印江县(今属贵州)任知县。清《思南府志》记载:“(李绿园)兴利除弊,爱民如子,疾盗若仇。”他带领民众广泛砌堰修渠,将自己微薄的薪俸用于赈济贫民。他追随先贤名宦“勤政爱民”的信念,拒绝民众或官绅宴请,以“待百姓以仁,遵宪令以勤,治奸顽以明,律身心以平,兴文教以经,安义命以贫”为条,悬于床枕,用于“告己诫民”。离任时,当地人自发为李绿园敬送“万民伞”,以表达他们的爱戴之情。李绿园在印江任知县期间以“兴教”为先导,“既兴教,又执教”,提出社会、家庭、学堂三结合,主张“治学治身,自遵法典”。他专收别的先生难教的“顽童”入学,去实践他“教育转化”和孔孟“有教无类”之理念。在短短几年间,印江考取举人10名,贡生 43 名,当地教育面貌为之一新。历经“舟车海内”的宦游生涯,李绿园对世情体悟渐深,他深为官绅子弟一个又一个走上堕落败亡的歧路而忧虑,开始了《歧路灯》的创作。《歧路灯》是中国小说史上仅有的以“浪子回头”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被朱自清称为“只逊于《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驾齐驱的。”《歧路灯》是李绿园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而《绿园家训》正是其精华所在。《绿园家训》原名《家训谆言》,共八十一条,以“用心读书、亲近正人”为核心,以儒家的“修齐治平”为纲领,以“耕读传家”为宗旨,在读书治学、人格修为、居家教子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规范,浅显易懂,却蕴含深刻哲理,成为指导后代日常行为的有益规训,在净化社会风气、提升当地文化水平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清风寄语:李绿园兴教著书,以优良的廉洁文化教化万民,成就佳话。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更要靠治本,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培树廉洁文化,就要建立文化自信。党员干部要用新时代廉洁文化洗心养正,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养成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行为规范,提升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做到公正、依法、为民、廉洁用权,用文化自觉和自信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培树廉洁文化,就要提升道德修养。党员干部要自觉提升道德修养,锤炼为政之德,修好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要保持共产党人应有的是非观、公私观、义利观、荣辱观、苦乐观,以躬身进取、干在实处、清廉自守的实际行动彰显政治本色。要注重家风建设,修身律己、廉洁齐家,以家风建设赋能民风政风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