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等,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是清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历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虎门销烟,抗击英军,被誉为“民族英雄”。
林则徐出身于普通的下层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宾日是一位私塾先生,母亲靠做女红剪纸等贴补家用。父亲“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的教育深深影响了他。
林则徐为官一生,一直非常谨慎,他能够得到百姓的爱戴,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官声,这与其遵守父亲对他的告诫和家中一脉相承的优良家风是分不开的。1839年,已贵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一路风尘仆仆,刚到广州就给他的夫人写信,郑重告诫夫人,当官不易,做大官更难,要毕恭毕敬,奉命唯谨,让夫人告诉两个儿子,务须谨慎,不可仰仗乃父的势力,到官府走动,或干预地方事务。
54岁时,林则徐总结了“十无益”,手书后悬于家中。“十无益”即“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十无益”,既是林则徐修身的标准,也是教育孩子的原则。
林则徐63岁时,身体不好,就写下分析家产的遗嘱《析产阄书》给三个儿子,书中写道:“产微息薄,非俭难敷,各须慎守儒风,省啬用度。”告诫后辈:“凡我子孙,当念韩文公所云‘辛勤有此,无迷厥初’之语,倘因破荡败业,即非我子孙矣!”后来曾国藩在知道林则徐阄书内容时感慨:“闻林文忠公三子分家各得六千串。督抚二十年,家私如此,真不可及。吾辈当以为法。”要学习他的清廉操守。
清风寄语: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林则徐留下的家风家训,不仅成为了家族的“软实力”,也铸造了儿孙后辈的“硬脊梁”。
优良家风对家庭成员的影响,与其说是约束,不如说是一种柔性的调适与引导,是通过家庭成员的情感沟通、身体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魏书》所云“渐渍家风”便是对这一过程的形象阐释。良好的家风家训,是父母对儿女最深沉的爱。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能成为一个人受用一生的财富。
优良的家风,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风是对一个家庭及其成员的涵育陶冶,也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教化熏染,是从家庭逐步推广到国家、天下的过程。良好的家风,不仅是整个社会崇廉风气的起点,也是共产党人拒腐防变的最坚实的一道防线。
建设新时代优良家风,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