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以“纪巡”联动方式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督检查。
“老屋汊湖、茶关湖的租赁合同已经重新签订,茶关湖租金每年增加2万元,老屋汊湖每年增加1万元。截至目前,共收到三年补交租金9万元。”3月20日,沅江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新湾镇桥北村回访时,村会计邓志刚告诉纪检监察干部。
此前,沅江市纪委监委在全市开展村集体“三资”清理专项行动,发现新湾镇桥北村存在集体资源出租期限长、租金低的现象。该村集体资源茶关湖面积300多亩、老屋汊湖面积100多亩,承包期限30年,承包费分别为每年10万元、11万元。通过调查走访,村组干部和党员普遍认为承包费过低。
新湾镇纪委督促桥北村“两委”开展整改,不仅将承包费进行了调整,而且通过集体“三资”清理专项行动,解决了一批债权债务死账呆账、村集体与农户权属不清、集体资源租赁期过长等问题。现在村组干部认为,村里“三资”数据更加清晰明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明显提高,村级治理效能也提升了。
农村集体“三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基层监督的重点和难点。沅江市纪委监委联合财政、审计、农业农村等部门组成专班对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工作,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薄弱环节,大力排查纠治村集体资金管理混乱、合同签订不规范、资产监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市纪委监委统筹市镇村三级监督力量,充分利用片区协作机制开展监督检查。成立工作专班,采取查阅财务账目、台账资料、实地调查和个别走访等形式,对全市165个村级组织开展问题排查。通过深入一线加强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重点核实“三资”数额、权属、台账与实物处置管理等情况,统一清查和登记村集体资产资源,整合形成信息库。
针对监督发现的问题,沅江市纪委监委通过印发工作提示函、召开专题会、定期通报、跟踪督办、约谈提醒等方式,压实工作责任。督促相关单位全面梳理突出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并跟进整改,在管理制度、监管措施、责任划分和纪律要求等方面完善规章制度。
“你们村账目中人口普查劳务费用5650元、社保录入劳务费用2046元,都是打的‘白条’,缺少劳务发票。”沅江市胭脂湖街道纪工委在检查赤塘村财务账目时发现7个白条列支情况,随即要求该村限期整改。
通过专项治理,该市发现并整改支出票据不规范、白条入账、违规发放各项补贴等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线索607条,收回违规发放资金3.48万元;清理违规集体经济合同问题26个,发现问题线索15条,4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
“我们将剖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存在的权力滥用、监管缺失、约束不力等深层次问题,推动建立健全管理长效机制,筑牢村集体‘三资’管理安全防线,守好人民群众‘钱袋子’。”沅江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