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看,仪器上面显示的pH值为8.43,温度是32.7℃,营养度为4.8,而且池塘内的水加了试剂后基本没有变化,这表明我们的水质达到了Ⅲ类以上。”近日,在大通湖区河坝镇沙堡洲村,镇纪委干部、村干部正在和大闸蟹养殖户袁征兵对蟹塘内的水质进行抽样检测,通过精密仪器的实时检测,查看水塘的营养程度、pH值以及漂浮物情况。
从2018年开始,大通湖区委、区管委会要求大通湖沿线1000米内近7000亩的精养鱼塘全部退养转型。袁征兵就是第一批退养转型的鲜鱼养殖户。以前为了保证鲜鱼产量,鱼塘内大量投肥投饵,养殖尾水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湖,给大湖水质带来了很大伤害。
而转型养殖大闸蟹后,袁征兵需要采取降低养殖密度、种植水草、投放生态饵料等方法,降低水塘内的氮磷含量,并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购买了专门的水质检测设备,每个星期对蟹塘进行两次水质检测。
“这是为了维护大通湖水质安全,一方面,政府对我们有要求,必须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才能排放出去;另一方面,我们搞大闸蟹养殖,也必须要达到这个要求。”袁征兵说。通过养殖大闸蟹,仅去年一年,袁征兵就实现净收入上百万元,搞生态养殖的动力更足了。
为进一步提高大通湖水质,大通湖区委、区管委会将辖区内所有外排沟渠全部种上了水草,并在17个入湖口按照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相结合的办法,构建了人工小湿地;在金盆河、大新河新建了两个节制闸,所有排出的养殖尾水通过湿地净化、沉淀后,再通过内循环系统重新使用。
此外,大通湖区生态环境局在每一个通湖出口都设置了一个水质检测点,由区纪委监察工委、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测组不定期对排入大湖的水质进行监测,发现偷排、超标排放等问题立即启动问责程序。截止到今年7月底,大通湖区纪委监察工委共开展“洞庭清波”专项监督检查7轮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2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