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录语言要精炼,尤其避免使用容易产生歧义的长句……”谈话中场休息的间隙,专案组同事语重心长的点拨,如醍醐灌顶般使我豁然开朗,做笔录的过程也愈发流畅自然。
说来惭愧,进入纪检监察队伍7个年头了,我对内审谈话依然是个半吊子。这些年,我一直以为自己钻研于大数据分析和案件综合工作,可以一招鲜吃遍天,忽视了自己的技能短板。其实,中间不是没有锻炼机会,但就是因为存在这样那样的顾虑,抹不开面子的我,更狠不下心来走出自己的舒适圈。直到去年,我被抽调到省纪委监委办理专案,这种情况才得到改变。
抽调之初,我还是从事自己的老本行大数据分析。虽然大专案数据点多面广、相互交织,但凭借经验,我还算应付得过来。但随着审查调查工作的深入,留置对象不断增加,专案组人手短缺。赛程过半,临时抽人是不可能了,专案组打算内部挖潜。
尤记得,当专案组宣布让我加入内审组时,我内心并不情愿。一想到自己上次进谈话室还是2019年,心里就直犯怵。还好,专案组同事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话语打消了我的顾虑,给予了我大胆走出舒适区的勇气:于公,专案组现在时间紧、任务重、人手短缺,正是用人的时候;于私,省纪委监委办案点汇聚了全省纪检监察系统的精兵强将,既然来了,就不能让人给比下去,再说了,你尽管大胆往前走,有专案组这么多同事给你兜着,不怕。
这番话一拉一扯,成功地将我的勇气和信心给激发了出来,时隔数年,我再次坐上内审谈话席,从书记员做起,从副审做起。甫一开始,我的确有些不适应,毕竟工作对象从冷冰冰的大数据,变成了活生生的留置对象,谈话笔录更是做得磕磕巴巴,长短句杂糅,词不达意,但在同事们的一次次帮助和鼓励下,我终于翻越了心中的大山,慢慢地找到了谈话和做笔录的感觉。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在省纪委监委专案组,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态,正是这种连轴转的高强度锻造,成功驱使我走出了多年来困住自己的舒适圈,我很感谢这次抽调,就像书里说的,当你翻过高山跨越河流再回首往事,你会发现所有的磨砺都是生命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