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盛夏,当我走进办公楼,晨光正穿透玻璃窗,在刻印着沅江市纪委监委白底红字的墙面上,折射出璀璨光斑。作为单位年龄最小的00后纪检监察干部,我知道胸前的党员徽章不仅是荣光,更是沉甸甸的使命。
大学期间,我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印象就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环境下“打虎拍蝇”,查处贪官污吏,守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而当自己正式成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后,才发现这份工作远不是想象的那么“高大上”,更多的是做一些具体的、接地气的工作。
刚开始工作时,信心满满的我,想着一定要把事情干好,但当面对一条条涉及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问题线索时,只感到头脑空白,手足无措,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好在同事看出了我的窘迫,安慰我说:“先不要急着去办理这些线索,可以先看看案卷,熟悉一下我们工作的规范化流程。”一边说着,一边从保密柜中拿出一卷案卷递给我。于是我的纪检工作就从看案卷开始,对照着案卷目录,从最开始的问题线索来源,到程序性材料,再到言证、书证,每一步都是新起点、新征程。
拨通第一个被谈话人员的电话时,听筒里的忙音与心跳共振成双重节拍。“您好,这里是沅江市纪委监委……”这句话在喉间反复演练,而在对方接通的瞬间化作程序性的专业表达。
真正走进谈话室才明白,墙上“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标语不仅是工作原则,更是需要温度的艺术。某次询问中,当被谈话人突然哽咽着说起家中病重的老母,我递上的温水换来的是整页工整的情况说明。这让我想起一名老纪检说的:“纪法戒尺要有钢的硬度,也要有玉的温润。”
回望这半年的工作时光,那些在办公室挑灯夜战的身影、在案情分析会上激辩的交锋、在田间地头核实补贴的足迹,已熔铸成成长的收获。某次下乡走访时,见到一名老党员轻抚新建的文化广场说:“现在工程招标都贴在村务公开栏上,心里踏实。”这话语比任何奖状都珍贵。我终于懂得,纪检监察工作既是手术刀般的精准,也是春风化雨般的浸润——当我们把每个流程做到极致,那些规范的文本、严谨的程序,自会化作群众嘴角的笑意。
此刻窗外,洞庭湖的晚风正翻动案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书页间滑落的枫叶书签上,大学导师的赠言愈发清晰:“不弃微末,久久为功。”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将继续以纪法为剑,在每一个寻常的晨昏里,用脚步丈量清廉的刻度,以行动书写青春的担当。毕竟,全面从严治党这场长征,正是由这无数跬步才连缀而成人间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