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过年跟家人一起回了趟奶奶家,驱车3个多小时,路程并不远,但却因为工作原因,好几年都没有陪奶奶过年了。
在年夜饭桌上,我最害怕的便是奶奶的“餐桌礼仪”,首先就是行动要迅速,喊吃饭勿拖延,及时帮着去盛饭和摆碗筷,不能当甩手掌柜;其次就是入座后不能占太宽的面积,动作也不能太大,怕影响两边的人吃饭;再有,夹菜只能夹眼前的,不能伸长手去夹,更不能在碗里“翻腾”;最重要的便是夹多少吃多少,切不可浪费。
光是想着这些“规矩”我就没了吃饭的欲望,应付似的夹了些菜,亲戚们见我很久没回家了,都热情地往我碗里夹菜,我紧张又不失礼貌地推脱着,只是没两分钟,我的碗里就已经满满当当的了。
“这么多肉,我该怎么吃完?”我心里有点犯难,斜眼瞅了瞅奶奶,她正襟危坐着,嘴里缓缓的说了句:“慢慢吃,不能浪费!”
我扫视一周,看到了救星老爸,就顺势往他碗里夹了些,还乖巧的说道:“辛苦了一年,老爸您要多吃点。”老爸一脸懂我的样子,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你可要听奶奶的话,全部要吃完哟!”果然都是深受奶奶“餐桌礼仪”的洗礼。
看着桌上吃饭的亲戚们陆续“光盘”,收拾好自己的碗筷离桌,我感觉自己可能完不成任务了,当我想偷偷倒掉时,奶奶走过来了,说道:“吃不完的给我吧,你们这些孩子,浪费这么好的粮食,我们那个年代哪里有这么好吃的东西。”边说边把我的碗接过来。
“娃儿现在长大了,也难得回来一次,不是奶奶扫兴,不管你多大年纪,做什么工作,都要时刻谨记自己是农民家庭出身,要勤俭节约,不可浪费粮食。”奶奶语重心长地说道。
奶奶是个地道的庄稼人,用一辈子的“餐桌礼仪”教会了子子孙孙讲规矩、要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我作为90后出生的一代,虽从来没目睹过挖草根啃树皮的大饥荒,也没有跟随祖辈一起尝过难以下咽的红薯饭,但在奶奶言传身教的教导下,深知粮食的来之不易。
是的,这样的“餐桌礼仪”,我也会一遍一遍地讲给自己的孩子们听。